為了更好地反映群眾的所需所盼,近日,合川區三廟鎮人大代表何波再次來到戴花村王大爺家中,聽取他的意見。
“現在家門口就有了濱江路,路燈也安裝到位了,就是差一些健身器材。”王大爺樂呵呵地說,何波連連點頭,在筆記本上寫下:建議在響水灘濱江路安裝健身器械,平時可供群眾休閑健身,豐富群眾健康生活。
2016年,90后何波成為三廟鎮一名年輕的人大代表。從起初當選時的驚喜,到后來惴惴不安,面對人大代表這個身份,何波多了一份忐忑和壓力。
為了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,何波毛遂自薦,希望擔任民間河長。2017年5月,經過層層篩選,三廟鎮黨委、政府聯合為何波頒發了聘書,他成為了合川區第一個民間河長。
面對“河長”這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,何波總是笑笑:“當上了河長,就是這條河流的責任人、守護人,肩上的擔子不輕。作為人大代表,我必須全力以赴。”
一開始,何波好聲好氣地勸告:“孃孃,不要在河邊洗衣服,洗衣服的廢水可能造成水體富營養化,對河水水質影響太大了。”“叔叔,家里的鴨鵝別再往河里趕了,糞便排得多了,水都是臭的。”
“這個河又不是你的,你讓我不往河里趕我就不趕?”但多年養成的習慣,哪能說改就改,村民給了這個年輕代表不少“臉色”。
面對這種情況,何波只能和志愿者一道挨家挨戶上門勸說、引導,還幫村民圍竹欄圈養家禽。
重慶的冬天寒氣刺骨,何波從沒偷過一次懶,穿著橡膠水褲下河打撈漂浮物。有一次,他一不小心踩到深坑陷了進去,全身都濕透了,連滾帶爬上了岸。但沒過兩秒,他又跳進河里,這一撈就是半個多小時。
村民們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里,漸漸被這個清瘦的大男孩打動,環保隊伍越來越壯大。
村民的意識在提高,戴花村的容貌也漸漸變了樣。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,鄉親們住進了新房,濱江路也通到了家門口,戴花村還榮獲了重慶市美麗宜居示范村莊等一系列榮譽。
幾年下來,何波一如既往,履職激情從未減退。
只要有群眾到“代表民情站”反映問題,他總是熱情地為群眾端茶送水,記錄他們的訴求。即便是同一個人、同一個訴求,每次來提,何波都同樣認真聽、仔細記。
何波說:“群眾找你解決問題,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態度,讓群眾知道你是真心幫他解決問題。”
群眾每次怒氣沖沖而來,經過自己耐心勸說平心靜氣回去,何波感到一切都值了。 (通訊員 伍祥東 )
責任編輯:朱苗 周晏如